...

《科技期刊动态监测快报》

  • 来源专题:科技期刊发展智库
  • 编译类型:快报,简报类产品
  • 发布时间:2024-01-12
监测分析国内外科技期刊出版的发展态势,准确研判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前沿动向、有效服务于我院的科技期刊战略团队、科技期刊管理部门、以及我院的科技期刊团队。
  • 应用程序PIXLS使预印本更易于用作信息来源
    于世博 杨恒
      2023 年 1 月,德国生命科学信息中心(Informationszentrum Lebenswissenschaften, ZB MED)发文称,由Philipp Schaer教授领导的TH K?ln工作组和由Konrad F?rstner教授领导的ZB MED工作组,将在未来三年内开发一个应用程序PIXLS,用于自动打开预印本服务器。该项目由德国研究基金会(Die 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 , 简称DFG )资助。   PIXLS系统地开放了预印本服务器上以前被忽视的信息来源,并通过增值服务使其更易于访问,这样可以更轻松地对全文和元数据进行再利用。PIXLS团队依赖于信息提取管道,该应用程序从预印本的非结构化数据(即连续文本或数字)中提取结构化信息,数据库可以更好地处理此类结构化信息。因此,它们可以以多种方式重用,也更容易找到。   提取的数据会在 ZB MED 知识环境中合并和标准化——ZB MED 已经开发的数据库,然后,该数据库将开发增值服务使它们可用于研究。例如,开放数据接口或声誉和趋势指标。这些数据也将通过 ZB MED 的发现服务 LIVIVO 提供。本着开放科学的精神,数据和技术都可供图书馆和科学界重复使用。   相关背景:德国生命科学信息中心,是生命科学数据和信息的德国国家基础设施和研究中心。目标是为全国提供医学、保健、营养、环境和农业科学及其基础科学和外围领域的信息和文献,以满足研究、教学和实践的需要。

    发布时间: 2023-02-28

  • 科睿唯安宣布与AI21实验室合作,进一步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战略发展
    朱鑫汝
      科睿唯安公司(纽交所股票代码:CLVT)全球领先的专业信息服务商,为全球客户提供值得信赖和可以带来变革性改变的信息,今天宣布与AI21实验室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AI21实验室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先驱。此次合作将把大型语言模型嵌入到科睿唯安提供的信息服务中,以实现更为直观的对话式学术信息搜索及发现,在坚持核心学术原则和价值观的同时,推动研究人员和学生更好地开展研究。   人工智能有可能产生颠覆性影响,但其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训练数据的质量。凭借数十亿值得信赖的、精心策划的文章、书籍、文档和专有数据点,科睿唯安有能力在这一机遇中引领行业发展,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开放、被许可的、专有的数据和信息,同时降低相关风险。   科睿唯安首席执行官Jonathan Gear表示:“我们从客户那里听说,他们非常期待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获取更准确的答案,提高工作效率。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我们的产品中使用人工智能,我们的客户相信我们会以负责任的方式应用新技术,帮助他们推进目标,实现更大的突破。作为我们战略发展的一部分,我们一直在探索一种能够负责任地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来创造新产品的方法,以提高生产力,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这将增加企业地价值,同时提高上市速度。”   这次合作将把科睿唯安的精选和可信内容与AI21实验室最先进的大型语言模型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图书馆及信息机构为用户提供优质解决方案的能力。最终将为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快速访问详细的上下文信息和答案,以及更多个性化的服务和相关推荐。跨发现解决方案的对话搜索将允许学生直观地与发现服务、聚合数据库和馆藏内容进行交互,以获得更相关、更多样化的基于可信内容的结果和服务。   科睿唯安学术与政府部门总裁Bar Veinstein表示:“人工智能已经深入到我们的学术界和图书馆业务中。通过以值得信赖的内容为基础,建立的这一合作伙伴关系,科睿唯安的人工智能服务将为图书馆和学术机构带来深刻变革。我们的目标是为研究人员和学生提供所需的工具,使他们能够从不断增长的学术内容中获得需要的信息,同时维护学术诚信并遵守道德标准。通过利用这些新的人工智能服务,具有前瞻性的机构将站在改善教学体验和加快研究步伐的最前沿。我们将继续与我们的客户、用户群体和合作伙伴密切合作,以确保有效、准确和负责任地推出这些具有变革性的产品与服务。”   AI21实验室的联合创始人兼联合首席执行官Ori Goshen说:“在AI21实验室,我们专注于利用我们最先进的LLMs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为数百万人带来价值。通过这次合作,科睿唯安将把我们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到自己的信息服务中,将大量文本转换为比现有语言生成和理解工具更复杂的产品。我们的语言模型更全面且准确,可以为科睿唯安的内容和数据库提供高质量的、基于上下文的答案和服务,这使我们成为合作伙伴。”

    发布时间: 2023-09-07

  • MDPI分享出色的同行评审报告应该具备的12个“技巧”
    李善麟
      对审稿人来说,撰写审稿报告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由于部分手稿的篇幅长且内容晦涩难懂,这会给评审工作带来不少的困难。MDPI整理了12个审稿小技巧,以帮助审稿人出色地完成论文评审工作。 (1)提出建设性意见   审稿人在给出意见时,尽量提供足够的证据和实质性反馈,以便作者在修改稿件时提供更多数据来证实其研究观点。 (2)修改意见尽量简洁   在撰写审稿报告时,建议审稿人将修改意见分条论述,这样可以让作者针对每一个要点进行修改。 (3)提出的意见要明确   提出的修改意见尽可能具体,避免模糊化建议使作者无从下手,如“引文需要改进”或“结论很差”。此外,建议在评审中最好可以指出每个要点所在的行数。 (4)避免只提出格式或语法错误的问题   审稿人应注意在评审过程中不能只关注格式或语法错误,专业的制作团队和英文编辑会对这些问题进行纠正。 (5)拓展论文的创新性可能   审稿人在评审过程中,如发现最新发表的论文主题与所审核论文高度相关,可将其撰写在反馈意见中,这会帮助作者进行创新性研究。 (6)尽量避免“自我引用”   审稿人可以向作者推荐引用自己的单篇文章,但推荐作者引用多篇自己的文章或不相关的文章是不合适的。由于同行评审大部分采用单盲审形式,作者不知道审稿人的身份,审稿人多次推荐引用自己的文章可能会暴露审稿人的身份,同时也存在学术不端的嫌疑,应避免此类情况。 (7)联系编辑,解锁更多的审稿时间   快速的同行评审过程可能会让部分审稿人感到压力。审稿人可以向助理编辑申请更多的时间来审查文章,从而完善对文章的反馈,而不是匆忙发送对作者缺乏参考价值的报告。 (8)检查论文是否符合所评审期刊的专业领域。   审稿人应及时检查期刊所属的研究范围,超出期刊涵盖研究领域的论文可以推荐给其他期刊,或向作者提供相应的投稿建议。 (9)验证图片的真实性   检查图片的科学性与权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保证实验结果不被篡改,并让论文更具专业性。 (10)详细的反馈比最终评审建议更重要   细致的审稿意见对作者更具参考价值,审稿人在撰写报告时可以先提供详细的反馈,然后基于综合考虑给出最终的评审建议。 (11)编写报告时使用行号   所有同行评审论文都标有行号,以便审稿人可以准确地引用特定的位置。审稿人在写报告时引用该行号,也有助于作者理解审稿人的反馈,通过行号确定相应的位置并加以修改。 (12)任何一篇论文都能被打磨得更出色!   任何微小的细节都能够提高论文的质量。当审稿人在做出“以当前形式可接受”的决定时,也尽量尝试多提供选择性修改的反馈来帮助作者完善论文。作者会认真参考这些建议,并可能将其纳入论文的最终版本。

    发布时间: 2022-12-09

  • Taylor & Francis 要求在学术内容创作中负责任地使用 AI 工具
    张恬
    科学出版商Taylor & Francis公司于2023年2月17日发文称,人工智能(AI)工具不能被列为作者,然而,作者必须声明其作品中包括的所有来源和贡献者,在使用AI工具的地方,必须对这种使用进行适当的确认和记录。 在研究和写作中使用AI工具是一种不断发展的做法。基于AI的工具和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大型语言模型(LLMs)、生成性AI和聊天机器人(例如ChatGPT)。Taylor & Francis在新闻稿中称,AI工具在学术研究中的使用越来越多,作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出版商,他们认为这些工具在适当和负责任地被使用的情况下,有可能增加研究成果,从而促进知识的进步。 但涉及在内容创作中使用AI工具,Taylor & Francis对作者责任和义务重申如下: (1)作者对其提交内容的原创性、有效性和完整性负责。在选择使用AI工具时,作者应负责任地按照Taylor & Francis关于作者身份的编辑政策和出版道德原则来做。 (2)作者身份要求对内容负责,通过作者出版协议同意出版,对作品的完整性作出合同性保证。这些都是人类特有的责任,AI工具无法承担。 因此,Taylor & Francis规定,AI工具不能被列为作者,但作者必须对这种使用进行适当的确认和记录。同时,Taylor & Francis称这项政策将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修订。

    发布时间: 2023-03-31

  • COPE发起“人工智能(AI)和虚假论文”的讨论
    王传清
    2022年以来,人工智能(AI)在研究论文的撰写、创作和出版全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对研究的完整性产生了重大影响,需要人们改进手段和工具来检测虚假的研究。虚假论文的出现以及个人和组织操纵同行评审系统,促使编辑和出版商制定措施来识别和处理其中的一些欺诈行为。然而,由于双方的策略和工具都在不断发展,对虚假论文的检测仍然很困难。 随着论文工厂(以盈利为目的、非官方的、也可能是非法组织,他们生产和销售看起来像真正研究的虚假手稿)的激增,以及最近高级写作和图像创作工具的发布,COPE在2023年3月23日举办的论坛上提出了围绕使用人工智能创建虚假论文和基于有效研究的论文制作的各种伦理问题,目标是讨论作者身份、偏见、原创性以及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来对抗人工智能欺诈等。 在本次COPE论坛讨论的问题包括: (1)作者使用人工智能撰写学术文章是可以接受的、符合道德的做法吗? (2)我们能检测出一篇文章是否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吗?这样做重要吗?为什么? (3)由人工智能在现有文章上训练出来的文章能被认为是原创吗? (4)人工智能生成的文本对文字、图像和思想(用现有文章训练的算法)的抄袭有什么影响? (5)同行评审是否可以完全由专门的人工智能工具进行(旨在检测欺诈和验证数据和数字)? (6)如果由人工智能写文章或进行同行评议,它能带来什么样的偏见? (7)在公平性和包容性方面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例如,对于可能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作为辅助或适应性技术的残疾学者)? 讨论会主持人: Sarah Elaine Eaton博士,卡尔加里大学副教授。COPE理事会成员。 Marie Souliére博士,Frontiers高级出版经理。COPE理事会成员。 部分评论: Susan Garfinkel: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和虚假论文的问题被发现,我想听听期刊在发现这类问题时是怎么做的,还有就是当问题可能被提交给机构时,他们的期望是什么。我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各机构都在纠结什么是处理这些问题的最佳方式。 Bridget Sheppard:我对ChatGPT如何回答第一个问题很感兴趣,它说:“我可以被作者用来协助撰写学术论文。然而,重要的是要注意,我只是一个工具,而不是批判性思维和领域专业知识的替代品,而批判性思维和专业知识是撰写高质量学术论文所必需的。我可以帮助完成一些任务,比如总结研究,产生想法,建议参考文献,甚至是初稿,但最终还是要由作者来验证所提供的信息。作者应确保内容准确、相关并被恰当引用。在写作过程中说明使用了语言模型是很重要的。” Gary Balian:关于人工智能和出版伦理的讨论非常有用,内容丰富。(1)如果能读到COPE与编辑分享的任何准则,会有助于我们对使用人工智能软件生成论文的作者的处理方式。(2)如果有更多关于可以检测在准备稿件时使用人工智能的程序的信息,与出版商和编辑分享这些信息将非常有用。(3)开发能够识别以表格、图像和图表形式呈现的数据的上下文相似性的软件可能更具挑战性,但可能成为同行评审时做出决定的关键。(4)同时,在开始同行评审过程之前,使用iThenticate进行交叉参考相似性检查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步骤。

    发布时间: 2023-05-17

  • Authorea:通过预印本实现开放研究
    李涵霄
      预印本和早期研究成果的日益普及正在改变研究的传播方式。预印本受到作者的喜爱和研究界的支持,为开放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和创新的途径,尤其是与出版工作流程相结合时。   简单地说,预印本是一份手稿的早期草稿,在正式同行评议和发表在同行评议期刊之前,可以公开免费获得。预印本具有唯一的DOI(数字对象标识符),使其易于访问和引用论文发表在期刊上,为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公开对话创造了一个平台,预印本会持续存在。   最初在物理科学领域开始的预印本目前在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流行。预印本在早期职业研究者中尤其受欢迎:新一代作者正将预印本与社交媒体结合起来,及时传播他们的研究成果。新冠肺炎进一步推动了预印本的普及。在过去三年中,大多数关于新冠肺炎的手稿都已作为预印本提交:快速广泛地公布研究结果对科学界和公众都有价值。   Wiley通过政策和技术支持预印本和早期共享研究。在政策方面,几乎所有Wiley期刊现在都支持作者将他们提交给期刊的手稿通过预印本发布。在技术方面,Wiley提倡采用Authorea提供的Under Review服务。   截至2022年9月,55家Wiley期刊与Under Review整合。只需在提交手稿时勾选一个复选框,并在通过最小筛选(提交后检查表)后,为他们准备预印本并用DOI发布。如果该手稿随后被送至期刊审核,则该手稿将包含在期刊预印本集合中,并添加同行审核时间线,显示预印本在审核过程中的位置。如果预印本最终被接受并发表在期刊上,则记录版本的链接将自动添加到同行评议时间线中。Authorea目前拥有近25 000份预印本,在未来六个月内,Under Review计划将扩展到100本Wiley和Hindawi图书。   Wiley表示,预印本为出版的未来提供了机会,为作者和读者提供了更丰富、更互动的体验。通过互动图形、计算笔记本、代码、数据和可视化增强的预印本的例子已经出现在越来越多的Wiley期刊组合中,这些期刊通过专门的Authorea集合支持标题中的“智能”数据和补充信息。

    发布时间: 2022-12-29

  • 预印本反馈的两个关键挑战:认可和信任
    陈诺 杨恒
      ASAPbio是一家由科学家驱动的非营利组织,致力于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开放和创新交流,提倡有效使用预印本进行研究传播和透明的同行评审以及对所有研究成果的反馈。为准备“认可预印本同行评议研讨会”,ASAPbio对研究人员、资助者、期刊编辑和出版机构员工做了一项调查。该调查旨在通过预印本反馈和广泛利益相关者的评论来收集观点和经验,以期为研讨会上的讨论提供信息。该调查最终收到了 230 份回复:161 份来自研究人员,51 份来自期刊编辑和出版机构员工。   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研究人员表示资助者和期刊的认可将激励他们参与预印本的审查工作;研究人员将预印本反馈视为研究型工作,较少自行对自己的预印本发表评论,不参与该工作的最常见原因是“没有时间”。   许多受访者表示,出于各种原因,他们有动力参与预印本反馈,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检查论文中应该考虑的潜在问题,利用反馈意见简化工作流程,并确定新的审稿人。   同时,期刊编辑和出版机构员工认为信任和发现是关键的挑战,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由于预印本数量少,难以在不同平台上找到反馈,以及对反馈完整性或评论者动机的怀疑,他们相对更加支持来自组织和监督同行评议过程的平台上的预印本评论,而不是个别评论者独立发布的评论。

    发布时间: 2023-02-28

  •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2022年度盘点 —— 一流期刊建设
    学会服务365
    2022年,中国科协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一流学术期刊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落地实施,继续强化领军期刊品牌建设,加大后备期刊培育力度,深化运营管理机制创新,推进评价改革,拓展国际交流,构建示范引领、开放合作、协同创新的工作格局,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有力支撑。 推动优化期刊布局,实施卓越计划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1. 2022年支持高起点英文新刊数由30个增加到75个 2. 期刊被JCR收录由127种增加到152种,增幅20% 3. 刊均发文量由135篇增加到166篇,增幅23% 4. Q1区期刊数由49种增加到81种 5. 学科排名第一的期刊由0种增加到11种 集聚优质人才资源,引导科技期刊界新理念 6. 第十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2022年8月25日, 以“新阶段 新格局 新使命——向科技强国进军的中国科技期刊”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安徽合肥开幕。本届论坛围绕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以推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促进科技期刊更好服务于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7. 开展“学清刊壇”“OTDCI孵化空间”以及“第五届青年编辑大赛等系列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重要精神和中国科协党组要求,提升科技期刊专业服务能力,中国科协自2021年起设立“学清刊壇”项目。2022年度“学清刊壇”立足科技期刊产业链视角,围绕关键问题和挑战,开展了9个子课题10个研究方向的系列研讨活动,在业内逐步凝聚起科技期刊产业化发展共识,助力我国科技期刊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OTDCI孵化空间——科技期刊产业协同创新孵化实践”经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了“组织+技术+需求”产业协同创新孵化模式,成立了“动态、持续、融合”的协同创新孵化组织——OTDCI孵化空间,形成了工作组孵化机制,搭建了OTDCI展示平台,为产业协同机制的建立、成果转化示范的落地与技术成果的充分应用奠定了基础。 2022年8月24日,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中国期刊协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我和我爸的十七岁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青年编辑大赛在安徽合肥成功举行。本届大赛吸引了2 000余人报名参赛,经过全国网上答题海选、视频展示竞技、现场巅峰对决,最终产生8名杰出青年编辑、12名突出青年编辑、27名优秀青年编辑。比赛中选手们展示了新时代青年编辑思维敏捷、素质过硬、勇于担当的职业素养和乘风破浪、砥砺奋进的精神面貌。 8. 建立科技期刊人才库,进一步发挥期刊思想策源的作用 完善发声发布品牌,讲好中国期刊发展故事 9. 出版中英文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 该书以“开放科学环境下的学术出版”为专题,运用科学分析方法,剖析存在问题,总结发展规律,研究开放科学特征、开放科学平台和开放出版进展,借鉴开放科学环境下的国际学术出版变革,探讨开放科学环境下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态势,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参考。 10. 首次出版《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报告(2021)》 该报告从产业经济视角,以翔实数据和典型案例为基础,对科技期刊产业赋予全新定义,创新提出了“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指数”,首次定量分析了区域和行业科技期刊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报告精选了一批期刊集约化、集群化发展较好的代表性案例,展示了中国科技期刊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结合政策与生态环境剖析了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发展路径建议,回答了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化基础条件、怎样谋求产业化发展、如何做大做强产业等发展问题。 11.首次编制《中国科技期刊传播力报告(2022)》,提出科技期刊传播力指数 该报告从传播视域客观呈现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构建我国科技期刊传播力指标体系与传播力指数,为我国科技期刊在全媒体时代提升传播效果、提高内容建设水平、共享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证数据,为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决策参考。《中国科技期刊传播力报告(2022)》计划于2023年上半年出版。 12. 期刊专题数据平台初步形成,品牌影响力逐年提升 转载自公众号:学会服务365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kXdAOrnDYCd7jIOLd0ODw (【年度盘点】7个关键词回顾2022年度学会服务工作)

    发布时间: 2023-11-13

  • 交流有关学术原住民的研究:期刊和出版商的作用
    陈诺
      “原住民”一词是指某一特定地区的原始居民,在接触殖民文化之前一直保持着传统习俗和文化。原住民都有被殖民主义及其遗产边缘化、压迫和压制的共同历史,其知识和观点往往被占主导地位的西方或其他帝国范式摒弃或挪用,导致原住民缺乏代表性,在各个领域的贡献也得不到尊重。本文旨在强调在学术界放大原住民声音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方法供学术期刊和出版商在传播有关原住民的研究时改进其实践。 ●在学术界放大原住民声音的重要性   在学术界放大原住民的声音不仅事关公正和公平,也事关学术研究的质量和相关性。原住民的研究反映了其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挑战甚至改变主流思维模式。在学术界宣传原住民的观点可以促进学术界更加包容,尊重不同形式的知识,同时可以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和相互学习机会。 ●交流原住民的研究成果时应遵循的准则   出版商可以制定语言使用指南来确保使用恰当的语言;承认原住民对其知识、数据和文化表现形式的权利和利益;期刊还应鼓励和支持土著作者或共同作者投稿,以及使用土著语言的稿件;出版商可制定开放获取政策,并适当编制论文索引,从而使原住民能够从有关其社区的研究中获益。 ●公平传播本土知识   学术期刊和出版商必须尊重原住民的文化价值观、协议和偏好;文章发表后,期刊或出版商可以同作者就研究成果和影响进行对话;支持开发播客、视频、网站或口头报告等替代或补充平台或形式,也有助于向更广泛的受众更有效地传播原住民知识。 ●将原住民观点纳入同行评审   同行评审过程往往受到西方主流规范、标准和期望的影响,而这些规范、标准和期望可能并不适合或不适合评估有关原住民的研究。因此,学术期刊和出版商可邀请原住民学者或专家担任审稿人或编辑;拟定一份社区参与声明或社区批准确认书;鼓励和促进原住民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对话、谈判和建立共识;向审稿人和编辑在审阅原住民研究方面的贡献和专业知识提供反馈和认可;让原住民社区或组织自行决定是否参与同行评审。

    发布时间: 2023-10-30

  • 预印本审查应成为博士课程和博士后培训的一部分
    陈诺 杨恒
      2023年 1月 17日,Richard Sever在Nature发表评论文章称,为了证明博士生的学术技能和研究能力,为其今后的求职就业提供可证明信息,应号召博士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参与到预印本的审查工作。他认为,同行评议是展示可转移技能的机会,但大多数授予博士学位的机构并不培训同行评议人员。即便有些早期研究人员参与到期刊的同行评议工作中,这些经验也不太可能被记入他们的信用,因为这个过程主要是秘密进行的,报告没有公开注册,所以求职者不能引用它们作为他们能力的证据。而预印本的兴起为博士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来参与同行评议、公开评审,并可以将其用作“职业货币”。   预印本审查较同行评议来说没有职务的限制和保密要求,机构可依据同行评议指南和预印本指南对博士生和博士后进行预印本审查培训,同时可以以 PREreview 和 preLights 为模型,建立机构自己的学生预印本评论平台。当前,纽约大学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已开设同行评议培训课程。   也有人认为,预印本审查是一种不必要的干扰,这不一定对所有受训者都有价值。但在Richard Sever看来,这些新成果将为学术界内外的潜在资助者提供有关候选人素质的多维信息。对于留在学术界的研究人员,这些培训将改善他们的同行评议,甚至可能会阻止他们成为可怕的“审稿人 3”,即让作者无法忍受的无能评论家。

    发布时间: 2023-02-28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