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略生物资源研究前沿快报》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类型:快报,简报类产品
  • 发布时间:2023-12-30
战略生物资源平台及时筛选并编译上传生物资源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科技进展,定期汇总整理其中的重大成果和重要科技进展,摘编形成战略生物资源研究前沿快报。
  • 关于开展第二十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和第九届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候选人提名工作的通知
    李康音
    2023年12月25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第二十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和第九届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候选人提名工作的通知,内容如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妇联,中国科协所属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有关高校和企业科协,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表彰在相关科技创新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女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激发广大女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现开展第二十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和第九届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候选人提名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第二十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一)奖项设置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奖项设置个人奖和团队奖。 (二)评选条件 1.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个人奖 (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政治坚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热爱祖国,作风廉洁,遵纪守法,学风正派,积极践行科学家精神。 (2)在基础科学、生命科学、计算机与信息等领域取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3)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78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中国籍女性科技工作者。 历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历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团队负责人不作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被提名人选。 2.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团队奖 (1)团队负责人须符合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个人奖的评选条件,为业界公认的学术带头人,担任本团队主要研究领域核心技术负责人,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对团队的学术方向、成果产出、队伍建设、组织协调等方面起决定性领导作用。 (2)团队承担国家基础科学、生命科学、计算机与信息等领域重大科研任务,取得创新性和系统性的重大科技成果。 (3)团队应依托一定的科研平台,围绕一个学科领域或研究方向,进行长期合作研究与开发,团队成立时间不少于3年。团队结构稳定、合理,具备较强的内部协作关系,主要成员须有女性科技工作者。 (4)团队应有明确的研发目标和发展规划,并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较好的发展前景,得到同行公认。 历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历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个人奖获得者不作为被提名团队负责人。 (三)组织提名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妇联、科协分别可提名本地区候选人5名、候选团队2个。 2.各有关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可提名候选人3名、候选团队1个;中央港澳办可提名港澳地区候选人10名、候选团队4个;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可提名军队系统候选人10名、候选团队4个;国家国防科工局可提名候选人10名、候选团队4个。 3.中国科协所属各有关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可提名本学科领域候选人3名、候选团队1个;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可提名候选人10名、候选团队4个。 4.各有关高校科协和企业科协可提名本单位候选人2名、候选团队1个。 (四)专家提名 1.提名规则 我和我爸的十七岁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可作为提名专家。每位提名专家可提名本学科专业(一级学科)范围内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候选人1名或候选团队1个;候选人、候选团队须获得1名专家提名即为有效。 2.责任与义务 (1)提名专家应承担提名、异议答复等责任,并对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2)提名专家签署提名意见应严格遵守保密规定。 二、第九届未来女科学家计划 (一)评选范围和条件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具有良好的学风和道德品质。 2.从事基础科学、生命科学或计算机与信息等领域研究工作,表现出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研究项目涉及动物(如实验用脊椎动物)和化妆品研究的不在此列。 3.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88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中国籍女性在读博士生或在站博士后(候选人学籍关系或工作关系应在国内,在读博士生应为全日制)。 4.具有拟利用本计划资助开展的科研项目,且获得资助后该项目研究的持续时间不少于12个月。 (二)组织提名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妇联、科协分别可提名本地区候选人3名。 2.中央港澳办可提名港澳地区候选人6名,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可提名军队系统候选人6名,国家国防科工局可提名候选人6名。 3.中国科协所属各有关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可提名本学科领域候选人2名。 4.各有关高校科协和企业科协可提名本单位候选人1名。 (三)专家提名 1.提名规则 我和我爸的十七岁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可作为提名专家。每位提名专家可提名本学科专业(一级学科)范围内的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候选人1名,候选人须获得1名专家提名即为有效。 2.责任与义务 (1)提名专家应承担提名、异议答复等责任,并对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2)提名专家签署提名意见应严格遵守保密规定。 三、提名工作要求 1.坚持“公开、公正、公平、择优”原则,扩大人才发现和举荐视野,注重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提名优秀青年女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突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导向,优先提名承担“卡脖子”国家重大攻关任务、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任务,并做出重要贡献的优秀青年女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 2.严格评选条件,坚持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不要求提供论文影响因子等内容。代表性成果、重大项目、重要组织任职等是评价的重要参考,应与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中的有关内容对应。非学术性报纸刊物的有关报道不作为证明材料。 3.提名单位和候选人、团队要自觉恪守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提名材料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客观、准确、完整。对于提名材料填报不实的,实行“一票否决”。如候选人或团队被投诉,提名单位及候选人或团队所在单位应进行调查核实并提供书面调查材料和结论性意见。 4.人选提名要注重向长期在科研和生产一线以及西部地区艰苦行业工作的优秀青年女科技工作者倾斜,关注企业一线女性科技工作者。代表性成果和贡献应以在国内做出的为主,候选人(团队)应为该成果的主要贡献人或主要完成人。 5.候选团队的研究方向应符合国家、行业重点发展需求,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持续发展和服务能力。候选团队须提供依托项目的佐证材料、代表性成果,以及反映团队建设水平、影响力、团队负责人和成员实际贡献等有关内容。 6.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候选人既要注重目前已承担的科研工作取得的成果及表现出的科研潜力,也要注重拟申请资助项目的创新性。 7.每位被提名人须明确参评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个人奖、团队奖(负责人)或未来女科学家计划中的一项,个人奖被提名人不得作为团队奖成员参评。每位被提名人(团队)原则上只能由一个渠道提名。 8.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候选人或团队负责人须按干部管理权限征求干部管理、纪检监察部门意见。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候选人或团队负责人为企业负责人的,还须按照《企业负责人征求意见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相关工作应由提名渠道统一组织,如专家提名的由候选人所在单位组织,不得由候选人或候选团队办理。 9.港澳地区候选人或团队由中央港澳办统一提名。军队系统候选人或团队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统一提名,不得由其他提名渠道(包括组织提名和专家提名)进行提名。 10.推荐材料涉及国家秘密的,严格按有关保密规定办理,由候选人所在单位出具保密审查证明。违反保密规定的,取消被提名资格。 11.候选人获奖后,提名渠道和所在单位应为获奖者搭建培养和用好人才的平台。获奖者应积极参加中国科协组织的国情考察、座谈交流、科技服务等活动。 四、材料填报要求 材料均为线上提交,无须提交纸质材料。提名单位(专家)请于2024年4月30日17:00前在线完成提名工作。候选人提交截止时间以提名单位(专家)要求为准。 1.候选人填报 请候选人注册“中国科协智慧科技人才评审系统”(http://kecaihui.cast.org.cn/login),在线填写《提名表》和附件材料等,进行STID认证,凭“推荐码”提交至提名单位(专家)。STID(Science & Technology ID)作为科技人才身份标识,以科技人才唯一编码实现人才唯一识别。通过STID可为科技人才提供期刊论文、奖励评价、学术交流等科研活动场景服务。“推荐码”是建立提名关系的重要标识,由提名单位(专家)发放给候选人。 《提名表》(附件1、2、3)仅供参考,具体填写信息以系统为准。请对应上传代表性成果、重大项目、重要组织任职、重要奖项等附件材料,以及候选人所在单位(团队依托单位)出具的保密审查证明(无固定模板,加盖公章)、征求意见表。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候选团队须上传依托项目佐证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团队形成的批准文件或项目立项书、任务下达书、合同签署材料等。 候选人或候选团队负责人所在单位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须上传加盖公章的《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人选征求意见表》(附件4)。候选人或候选团队负责人为企业负责人的须上传加盖公章的《企业负责人征求意见表》(附件5)。 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候选人须上传的有关证明材料:博士生请提供研究生院出具的在读证明,需写明专业及拟毕业时间;在站博士后请提供博士学位证书及工作协议。 2.提名单位(专家) 提名单位(专家)登录系统(提名单位沿用“单位账号+密码”、提名专家凭“手机号+验证码”方式登录),在线审核候选人材料。根据分配名额确定正式提名人选,为提名人选填写提名意见,上传签字(盖章)的提名意见页、《提名报告》(仅限提名单位),完成提名。 《提名报告》须加盖公章,内容包括候选人或团队产生方式、专家评审情况以及确定提名的人选等。中央和国家机关提名的,加盖有关司局公章;地方提名的,加盖省级妇联或科协公章;学术团体提名的,加盖学术团体公章。如为专家提名,则不需要提交提名报告。 五、联系方式 1.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 联 系 人:赵 鹏 陈 偲 联系电话:(010)68578091 68526144 2.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 联 系 人:李杨锦钰 常 铖 联系电话:(010)62165293 62165291 附件请点击原文链接下载。

    发布时间: 2023-12-29

  • Cell Stem Cell | 利用胰腺癌类器官平台筛选靶向突变 KRAS 的特异性抑制剂
    李康音
    2023年12月26日,美国康奈尔医学院的陈水冰团队在Cell Stem Cell 杂志上发表题为 A Pancreatic Cancer Organoid Platform Identifies an Inhibitor Specific to Mutant KRAS的文章。 该研究开发了一组等基因小鼠胰腺类器官平台,其中包含常见的 PDAC 驱动突变 KRASG12D、Tp53R172H 和 SMAD4 缺失。 基于这一胰腺类器官筛选了约 6000 种化合物,并鉴定出了 Perhexiline maleate,它可在体外和体内特异性抑制携带 KRASG12D 突变的 PDAC 类器官的生长。进一步研究表明Perhexiline maleate 通过下调 SREBP2 的表达来抑制胆固醇代谢途径,从而逆转KRAS突变诱导的PDAC 类器官的代谢重编程。 该研究为筛选靶向胰腺癌的抑制剂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工具,同时鉴定了SREBP2是胰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发布时间: 2023-12-29

  • 何梁何利基金2023年度获奖名单公布
    李康音
    2023年12月19日,202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揭晓,共授予56位杰出科技工作者,其中生命科学奖2人、农学奖3人、医学药学奖6人。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授予32位在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科学发现,或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下设青年创新奖、产业创新奖、区域创新奖三大类,共授予23位优秀科技工作者。 2023年度获奖人中最年长的91岁,最年轻仅41岁,平均年龄58岁,青年创新奖获奖人平均年龄43岁;两院院士获奖人数占总数的23.21%,较2021和2022年度有所降低;女性科学家4人;少数民族2人。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于1994年创立,旨在奖励中国杰出科学家,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29年来,共遴选奖励1582位杰出科技工作者,成为我国社会力量创设科技奖项的成功范例,为激发我国科技发展的活力、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部分名单见下表,全部名单请点击原文链接查看。

    发布时间: 2023-12-29

  • 《自然》2023十大年度人物榜单:除了10名学者外,今年还有1位非人类上榜
    李康音
    2023年12月13日,《自然》(Nature)公布了2023年度十大科学人物榜单(Nature’s 10),这一榜单旨在选出10位在本年度做出重大科学突破的学者。在这次评选中,共有5名男性、5名女性入榜,以及一个AI。这也是《自然》首次将非人类ChatGPT列入了年度科学人物榜单。在这些人中,许多科学家做出的研究可以被认为是“突破性研究”,比如有重新定义生殖的日本学者林克彦;共同开发ChatGPT的OpenAI首席科学家伊利亚·苏茨克维尔(Ilya Sutskever);以及在GLP-1药物研发中起到突出作用的斯维特拉娜·莫约夫(Svetlana Mojsov)等。 如下盘点几位有代表性的学者。 重新定义生殖:林克彦 今年3月,“男男或能生子”的话题一度在网上引起热议。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一项干细胞技术。 3月15日,日本大阪大学林克彦(Katsuhiko Hayashi)团队在《自然》(Nature)上发表论文宣布,他们从两只雄性小鼠父母的细胞中培育出了卵子,这些卵子在与雄性精子结合后,能够繁衍出下一代,并且下一代小鼠仍具有生育功能。 在这项研究中,林克彦团队从雄性老鼠的尾巴中取出具有X和Y两种性染色体的细胞,并将它们转化为干细胞。在这个过程中,大约有3%的细胞会自发失去Y染色体。林克彦团队分离出这些失去Y染色体的细胞,并用化学物质处理,导致细胞分裂时出现错误,其中一些错误导致细胞具有重复X染色体,成为雌性细胞。在实验中,每个步骤都非常精妙,在630次胚胎移植中,有7只活的幼崽培育成功。 林克彦的这项研究,可以说是对生殖规律的一次颠覆。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生殖生物学家罗伯特·吉尔克里斯特(Robert Gilchrist)在听说这项研究时表现得非常震惊,甚至表示惊讶到“从椅子上摔了下来”!但林克彦本人表示,“事实上,这项实验并不是那么困难。” 凭借这项研究,林克彦入选《自然》2023年度十大科学人物,评选的理由是,“他成功地从雄性老鼠的细胞中创造出可行的卵子,这可能有助于拯救濒临灭绝的物种”。 ChatGPT之父与ChatGPT共同入选 去年11月,OpenAI公司推出了ChatGPT,该AI模型一经上线后火速风靡全球,它能以对话的形式,处理多种复杂的任务。凭借这款产品,OpenAI的市值在半年内翻了3倍。伊利亚·苏茨克维尔(Ilya Sutskever)是OpenAI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在开发ChatGPT和其底层大型语言模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1986年,伊利亚·苏茨克维尔出生于苏联,后来移居以色列并最终定居加拿大。2015年,他与艾隆·马斯克(Elon Musk)、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共同创建了非营利人工智能组织OpenAI,随后便投入了GPT系列的研究。今年,ChatGPT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可以说,ChatGPT绝对是今年最关键的热词之一,《自然》杂志特写部主编理查德·蒙纳斯特斯基(Richard Monastersky)表示:“ChatGPT在今年的各种新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科学界乃至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苏茨克维尔因其“改变社会的ChatGPT和其他人工智能系统的先驱”身份,被《自然》评选为2023年度十大科学人物之一。 有趣的是,《自然》首次将非人类ChatGPT列入了年度科学人物榜单。蒙纳斯特斯基解释说:“或许是由于ChatGPT的巨大影响力,我们首次将其列入榜单。这款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的代表性可能预示着科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他补充道,“尽管ChatGPT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物,也不完全符合《自然》评选十大人物的标准,但我们特例将其列入榜单,以承认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科学发展和进步所带来的重大变革。” 然而,《自然》对ChatGPT未来的态度却保持谨慎,贴上了“恩泽还是累赘?”(Boon and burden)的标签供公众探讨。 超导界的“侦探”:詹姆斯·哈姆林 今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物理学家朗加·迪亚斯(Ranga Dias)一直深处舆论中心。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室温超导研究,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康奈尔大学詹姆斯·哈姆林(James Hamlin)对他室温超导研究的“打假”。 超导是一种物理现象,指的是某些物质在低温下(通常是接近绝对零度),电阻消失并表现出完全的电导性。最早是由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末林·昂内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在1911年发现的。一般来说,物质需要降温到特定的临界温度以下才会展示出超导性。而今年3月,迪亚斯团队在《自然》上发表研究,声称在“中等压力下成功实现了长期追求的室温超导性”,这意味着,人类可以在室温(较常规的低温条件)下实现超导性。如果室温超导真的能够实现,那么将会成为物理学界新的丰碑。一时间,迪亚斯成为了超导界众星捧月的对象。可这种追捧没持续多久就迎来了纽约州伊萨卡康奈尔大学的超导研究员哈姆林的质疑。 哈姆林和同伴指出了迪亚斯论文数据上的问题并提交给《自然》团队,最终在11月,迪亚斯的这项研究迎来了撤稿的结局。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哈姆林第一次“打假”迪亚斯了,2020年,迪亚斯团队就发表过一项研究,研究的部分数据与哈姆林在2009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有重合之处,该论文已于2021年被撤回。 今年,哈姆林被评选为《自然》2023年度十大科学人物,原因是“这位物理学家帮助发现了有关室温超导性的轰动性声明中的缺陷”。作为超导领域的专家,哈姆林对于研究非常严谨,他曾有过一个经历:在研究生期间,哈姆林偶然发现一种材料可在室温中进行超导,这让他异常兴奋,但经过反复验证后发现,这只是个美丽的误会,这次研究的失败让他吸取了教训,那就是:“永远不要去假设,自己发现了什么新东西”。 被遗忘的GLP-1药物功臣:斯维特拉娜·莫约夫 GLP-1即类胰高血糖素-1,是一种食欲抑制剂,目前以该技术为原理的Ozempic和Wegovy等代表性药品已风靡减肥领域,创造了数十亿美元的价值,甚至被认为有望摘得诺奖。 在过往提到对GLP-1研究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时,几乎没什么会提到斯维特拉娜·莫约夫(Svetlana Mojsov)。 莫约夫出生于南斯拉夫,现年已经七十多岁,曾是波士顿马萨诸塞州总医院(MGH)内分泌单元的成员,而这个地方被认为是GLP-1药物的“诞生地”。莫约夫曾证明,“GLP-1的这种生物活性形式能够引发大鼠胰腺释放胰岛素”,创建的多肽和抗体也为证明“GLP-1能够在早期人类试验中降低血糖”研究中产生积极影响。 可以说,莫约夫的研究为GLP-1药物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但多年以来,莫约夫都被外界忽视,在介绍GLP-1药物的时候,几乎没有她的身影,甚至药物的专利费用她也从未收到过。一怒之下,莫约夫选择了法律诉讼。在经过漫长的维权之后,莫约夫获得了部分第一代GLP-1药物销售的专利收入。不仅如此,她还敦促《细胞》(Cell)和《自然》(Nature)等期刊修订了关于GLP-1发现的叙述,肯定她在GLP-1药物中的贡献。2023年9月,《Science》发表了两篇长文,讲述她和GLP-1的故事。 在《自然》2023年度十大人物盘点中,莫约夫因“一位生物化学家终于因她在开发数十亿美元减重药物中所起的作用而获得了认可”为由上榜。莫约夫的经历似乎是女性科学家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女性科学家在研究中的贡献和作用始终处于边缘地位。对于自己终于让外界了解自己的GLP-1研究这件事,莫约夫表示,“我只是很高兴我的工作得到认可”。 用ADC药物击败化疗:托马斯·波尔斯 在今年10月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托马斯·波尔斯(Thomas Powles)宣布,“以前,我们从未在尿路上皮癌一线治疗中获得比化疗更好的生存结局,现在我们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突破”! 而能够突破化疗的治疗方式,正是从2023年从年头火到年尾的ADC药物。膀胱癌试验检测了一种名为奥瑞韦敏维多汀(enfortumab vedotin)的ADC药物,该药靶向一种称为nectin-4的蛋白质,该蛋白能够在膀胱癌细胞上丰富表达。它与另一种免疫疗法药物pembrolizumab共同作用于癌细胞。这种联合疗法已经获得了FDA批准,适用于无法接受一种名为cisplatin的化疗药物的人。此前,大约有一半左右晚期膀胱癌患者无法接受这种药物。另外与标准化疗相比,两种新药物的联合似乎将中位生存时间从约16个月延长到2.5年。 有学者评价这项研究是“近40年来在晚期膀胱癌方面的最大突破”。波尔斯的上榜理由是,“这位医生兼癌症研究员,领导了一项改变膀胱癌治疗方式的重大临床试验”。 除了上述五位科学家外,还有五位科学家也做出了突出贡献。 其他五位上榜的科学人物 哈利杜·廷托(Halidou Tinto)是寄生虫学教授和全球健康科学家,担任基纳法索Nanoro临床研究部门主管,他的研究为了解和抗击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疟疾做出了重要贡献。廷托的上榜理由是,“由于这位研究人员的严格测试,针对这种致命祸害的第二种疫苗将很快推出”。廷托领导的临床试验成功帮助了一款疫苗获批,该疫苗能极大降低疟疾感染率和死亡率。 今年8月23日,印度“月船3号(Chandrayaan-3)”探测器成功降落月球表面,卡尔帕纳·卡拉哈斯蒂(Kalpana Kalahasti)是印度科学家和电子与通信工程师,她是该登月项目的副总监,负责该项目。她上榜的理由是“这位工程师和经理在确保月船3号成功着陆月球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使印度成为第四个实现这一壮举的国家。” 玛丽娜·席尔瓦(Marina Silva)出生于1958年,是巴西政治家和环保主义者,今年1月,席尔瓦宣誓就职巴西环境部长,致力于推动巴西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导地位,让巴西重新融入国际社会。巴西亚马逊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但近年来由于森林砍伐和开发等遭到了严重破坏,席尔瓦上任后表示,巴西的目标是“恢复1200万公顷退化土地”。 上榜理由是“巴西环境部长帮助控制了猖獗的森林砍伐,并重建了被前政府削弱的政府机构。” 安德里亚·克里彻(Annie Kritcher)是美国核工程师和物理学家,被评选为《自然》2023年度十大科学人物的理由是“这位物理学家帮助美国国家点火装置产生了曾经只能在氢弹和恒星中看到的核反应。” 去年12月,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传来消息,科学家们在核聚变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首次激光核聚变点火成功,这一实验产生的能量超过科学家投入的能量。这项研究或许能够为清洁、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打开全新的大门。克里彻是该项研究的关键人物,今年4月,她还入榜了“2023年最具影响力的TIME100人名单”。 埃莱妮·米里维利(Eleni Myrivili)是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的首席供热官(CHO),她的入榜理由是“作为联合国首席气候官,这位前政治家正在帮助世界为气候变化的威胁做好准备。” 米里维利是世界公认的热量抗逆(Heat resilience)专家,曾被许多知名国际媒体纳入影响力榜单,包括《纽约时报》和Politico杂志2022年最具影响力欧洲人28人榜单。

    发布时间: 2023-12-29

  • 2023 Science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李康音
    2023年12月14日,Science杂志的编辑团队评选出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其中包括一项科学突破冠军奖以及九项科学突破入围奖。它们代表这一年中最重大的科学发现、科学进展及未来趋势。 2023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 减肥药GLP-1有望战胜肥胖 Jennifer Couzin-Frankel 在一项大型试验中,GLP-1药物被证明也能改善心脏健康,其有望治疗更广泛的疾病。 肥胖既是一场个人的战斗,也是一场全民健康危机。在美国和欧洲,分别有大约70%和超过50%的成年人受到超重的影响,而在中国,这一数字约为34.8%。对脂肪的“指控”可能是致命的——肥胖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心脏病、关节炎、脂肪肝和某些癌症的诱因。(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指数大于25和30分别被定义为超重与肥胖;而针对中国人群体质,这一标准则为24与28。) 然而,针对肥胖的药物治疗却有着一段令人遗憾的过去。它往往与减肥的社会压力以及人们普遍认为肥胖反映了意志力薄弱交织在一起。从20世纪40年代针对女性销售的含有安非他命和利尿剂的“彩虹减肥药”,到20世纪90年代引发了灾难性的心脏和肺部疾病的减肥药芬芬(fen-phen)的兴起和衰落。历史上人们一直未能找到安全且成功的减肥药。但现在,一类新的疗法正在打破陈规,人们对其可能降低肥胖率及治疗相关慢性疾病抱有极大希望。这些药物模拟了一种名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肠道激素,它们正在以令人兴奋和不安的方式重塑医学、流行文化,甚至影响全球股市。 GLP-1最初是为治疗糖尿病开发的,它可显著减轻体重,且副作用大多可控。GLP-1的减肥机制是通过与胃肠道GLP-1受体结合,抑制胃肠蠕动、延缓胃排空;并通过与中枢GLP-1受体结合,增强饱腹感、抑制食欲。今年,临床试验发现,它们还可以减轻心力衰竭的症状以及降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这是迄今最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这些药物除了减肥之外还有其他主要的健康益处。基于这些原因,《科学》杂志将GLP-1药物评选为2023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 GLP-1的起源与迭代 GLP-1的故事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起初,它与对抗脂肪无关。20世纪80年代初,研究人员在研究糖尿病和血糖调节时发现了GLP-1。第一种GLP-1药物是艾塞那肽(Byetta),2005年被批准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令人惊讶的是,它的来源并不是人类激素,而是从巨型蜥蜴的毒液中提取的一种类似肽。大约5年后,诺和诺德公司发布了利拉鲁肽(Victoza),以人类GLP-1激素为模型。它最初也是一种糖尿病药物,但后来在2014年末,美国食药监局批准其可用于治疗肥胖。 直到2年前,诺和诺德的下一代产品,司美格鲁肽在美国获批用于体重管理,这类药物才真正火了起来。与其上一代产品相比,司美格鲁肽仅需每周注射一次,而无需每天注射。在一项关键的试验中,使用该药物的人在大约16个月内体重减轻了15%,这是前所未有的。自此,这种狂热愈演愈烈。根据美国的电子健康记录,今年美国有1.7%的人使用了Wegovy或Ozempic(二者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均为司美格鲁肽)。诺和诺德公司的市值现已超过了其所在国丹麦的国内生产总值。但在这些飙升的销售额中,隐藏着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GLP-1药物真的能保护肥胖患者的健康吗?在今年,我们得到了答案:是的。 今年8月,一项针对529名肥胖和心力衰竭患者的试验发现,使用司美格鲁肽的患者在1年后心脏的改善是安慰剂对照组的几乎两倍。与此同时,诺和诺德宣布,在一项针对17,000名超重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更大规模试验中,使用司美格鲁肽的患者的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比安慰剂组低20%;这项研究发表在今年11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这些试验首次表明,GLP-1药物对健康的益处超出了减肥本身。 探索潜能与警惕副作用 GLP-1药物的使用范围正在以其发明者无法想象的方式迅速扩大。因用药患者描述他们在接受治疗时对于酒精和烟草的渴望减少,研究人员开展了其针对药物成瘾的试验。而基于GLP-1药物可针对大脑炎症的证明,临床试验也在测试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潜能。但医学上的突破很少是直截了当的,围绕GLP-1的热情也带有不确定性,人们甚至发现了一些不祥之兆。就像几乎所有的药物一样,这些畅销药也有副作用和未知因素,包括恶心和其他胃肠道问题在内的并发症导致一些患者放弃用药。9月,美国监管机构更新了Ozenpic的药品标签,以表明其存在导致肠梗阻的潜在风险。10月,一个加拿大研究团队报告称,出现这种并发症以及胰腺炎的几率增加。 2022年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司美格鲁肽促进了肥胖青少年群体平均16%的体重降低。这项研究带来了希望,但也令人担忧。医生们担心那些不超重不肥胖的人群也会通过药物治疗来减肥。并且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GLP-1是必须终身服用的药物吗?目前看来,尽管没有定论,但答案也许是肯定的。研究人员报告称,在人们停止治疗一年后,其减轻的体重的三分之二又反弹了回来。对于越来越多将肥胖视为慢性疾病的研究人员来说,持续治疗的必要性并不奇怪。但这些药物高昂的价格也令人望而却步——每月用药的价格超过1,000美元。 下一个展望 在这种背景下,下一章已经展开:模拟多种激素的疗法似乎具有更显著的减肥效果。其中一种是礼来公司的替尔泊肽。在2022年获批治疗糖尿病后,又于今年11月在美国获得减肥批准。一项大型临床试验报告称,使用该药的人体重最多减轻了21%。随着GLP-1故事的继续,有一件事是明确的:这些新疗法不仅重塑了肥胖的治疗方式,而且重塑了人们对肥胖的理解:将其视为一种源于生物学的慢性疾病,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意志力薄弱——这一崭新的理解与药物研发同等重要。 其他9项Science年度科学突破分别为: 抗体疗法在减缓阿尔茨海默病方面取得进展 Jennifer Couzin-Frankel 医学对全世界数千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而言几乎没有什么帮助,为数不多的获批疗法也只针对于症状。但在今年1月,美国监管机构批准了第一种药物,该药物通过解决疾病的潜在生物学问题,明显减缓了患者认知能力的下降;相关的第二种治疗方案也紧随其后。虽然二者都不能彻底治愈该疾病,且都存在严重风险,但它们还是为患者和家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中有一种名为β淀粉样蛋白的缠结蛋白质团,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争论去除它们是否有助于患者。此前的各种疗法均以失败告终。但在一项新的为期18个月的关键试验中,与安慰剂组相比,这种名为lecanemab的抗淀粉样单克隆抗体,将认知能力的丧失减缓了27%。这足以说服美国和之后的日本监管机构批准它。而在今年夏天的试验结果中,另一种同样针对脑淀粉样蛋白的抗体治疗药物多奈单抗,在略有不同的患者群体中,与安慰剂组相比,将认知能力下降的速度减缓了35%,美国随时可能批准其上市。这两种疗法均为静脉注射。 尽管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人员、医生和患者都在庆祝,但他们也看到了黑暗的一面:药物治疗带来的脑肿胀和脑出血的风险,在极少数情况下将会是致命的。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群体权衡抗淀粉样药物的益处和风险的同时,人们也渴望获得更多的数据和信息。认知迟钝的适度改善能随着治疗的时间而增长吗?还有,如果这些治疗足够早地给予疾病高危人群,是否可以延缓症状的出现呢? 寻找天然氢源的热潮 Eric Hand 1859 年,Edwin Drake将20米的铸铁管插入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泰特斯维尔城(Titusville)的地下,找到了石油。这口井开启了美国寻找石油的热潮并改变了世界。今年我们则见证了另一场能源热潮的开始。与石油不同,这场热潮基于地球内部自然产生的氢气,这种气体可能会成为气候的解药,而不是毒药。 传统的地质学认为地球上不应储存着任何氢气。由于氢气富含化学能且具有反应性,研究人员认为在地球地壳中,大部分氢气将被微生物消耗或转化为其他化合物。但令人惊讶的是它竟然存在于这么多地方,这也引发了新的假设。一些人认为它是从地球核心泄漏出来的,或者是因地壳中放射性元素将水分子打破而产生的。但许多研究人员相信,在高温高压下,当水与富含铁的矿物质发生反应时,氢气就会生成。 这场能源热潮的诞生还可以追溯到另一个不起眼的城镇:马里共和国的布拉克布古(Bourakébougou)。2012年,工程师们拔掉了在1987年由一根香烟引发爆炸后用水泥封闭的一个钻孔,发现它喷出的气体98%是氢气。人们由此连了一台发电机,为该村庄提供了第一批电力,而产生的废物只有水。奇怪的是,经过十年的抽取后,钻孔中的气体压力并没有下降,这表明地底深层正源源不断地补充氢气。 受这一发现的启发,勘探队现在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每个大陆都发现了大量氢气储备的迹象。风险投资正涌向如Koloma这样的初创公司。该公司七月份手握9,100万美元的资金走向市场,其中包括比尔·盖茨设立的突破能源基金的投资。九月份,美国地质调查局在雪佛龙和英国石油公司的支持下启动了一个研究联盟,而美国能源高级研究署也启动了一项价值2,000万美元的天然氢研发计划。美国地质调查局一项未发表的研究表明,地球上可能储存有1万亿吨氢气,足以满足未来数千年燃料和肥料不断增长的需求。 在全球机构中系统性改变职业早期科学家的待遇 Katie Langin 几十年来,研究生和博士后一直抱怨工资低和工作条件不佳。而在过去的一年里,世界多地的职业早期科研人员联合起来要求改变现状,为其所在群体争取应得的利益与权利。 去年冬天,加州大学系统的48,000名学术工作者举行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学术罢工,为研究生和博士后赢得了可观的加薪。在加拿大,数千名学术工作者于5月举行了为期一天的大规模抗议活动,要求增加联邦对研究生和博士后的资助。在德国,职业早期科研人员为改革博士后合同而奔走。“我们需要为未来一代科学家提供更好的条件。”——哥伦比亚大学分子生物学家álvaro Cuesta Domínguez 越来越多的人在毕业后选择前往利润更丰厚的行业工作,这使得近年来越发难以填补空缺的博士后职位。许多教职员工和大学管理人员都认为变革是必要的,但应对预算的压力也很有挑战性。教授们通常用研究经费支付职业早期科研人员的工资,或者他们可能被迫雇佣更少人数的研究生和博士后。资助机构是否会增加拨款支持,以支付职业早期科学家的加薪,还有待观察。与此同时,一些大学已经采取行动,帮助院系适应不断上涨的人事成本。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希望将帮助教授支付加薪费用的短期措施与长期战略规划和财政预算相结合,最终将形成一个人人都能茁壮成长的科研生态系统。 接近美洲远古人类定居的历史真相 Lizzie Wade 美洲的人类历史故事可能迎来了新的起点。此前人们认为,最早的美洲移民是通过曾经连接白令海峡的陆地从亚洲迁徙而来,大约在16,000年前沿着太平洋海岸向南行进。但在今年,研究人员验证了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结论,将这一时间提前了至少5,000年。此前就有一些遗址暗示人类可能在标准理论所认定的时间之前进行了迁徙。例如,来自智利南部的削制石器和烧焦的动物骨头可以追溯到18,500年前,而墨西哥一个洞穴中的疑似石器可以追溯到26,000年前。但是这些发现并没有提供有人类活动的明确证据,因此大多数考古学家仍对此持怀疑态度。 在2021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白沙国家公园工作的研究人员宣布了一个或许是颠覆性的发现:在一座古老湖泊泥泞的岸边留存有明显的人类足迹,其可追溯到21,000到23,000年前。这些足迹周围的相同地层中留存有一些草本水生植物的种子,研究人员通过放射性碳测年法推断了其年代。但这些种子可能从溶解在湖水中的沉积物里吸收了更为古老的碳元素而增加了它们的测量年代,因此学界仍存在疑虑。于是,白沙团队使用了来自陆生植物的花粉和嵌入在足迹之间以及下方的沉积物中的石英颗粒重新确定了足迹的年代。他们在十月份报告称,新的测定年代与最初论文完全吻合。 如果这一时间是正确的,这些足迹则是在上一冰河时代的顶峰时期留下的。当时冰川覆盖了加拿大,这说明人类必定是在这些冰川形成之前进入了美洲。今年对这一足迹年代的重新确定可能引发考古学家对其他有争议的遗址重新进行评估,并可能促使人们更快地挖掘其他冰河时代的沉积物,以寻找更多的证据和惊喜。 地球的碳泵正在减速运行 Paul Voosen 如果说海洋拥有一颗心脏,那么它就位于南冰洋。在南极洲海岸附近的一些偏远地区,海洋的表层水向底部沉淀,下沉的水带走了大气中的热量、氧气和二氧化碳,并将它们储存在深渊中,再慢慢向北扩散。这是地球翻转环流的主要过程之一,连接着世界上所有的海洋,帮助捕获了人类每年排放的三分之一的碳。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当这个碳泵涌动或减速时,它可能会进一步放大气候变化。 今年,一些研究明确指出这个碳泵面临着迫切的危机。令人不安的迹象首次出现在几年前,最值得注意的是深海阿尔戈机器人采集到的数据,它的探测器可以自主漂游到4,000米的海洋深处。人们发现南极底部水温升高,体积缩小,这两个迹象表明洋流的流速减缓,且使得上方较温暖的水体能够侵入。更直接的证据来自一项于今年3月发表在《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的研究。研究人员将该地区历史船只测量的有限记录输入到气候模型中,结果显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环流流速已减缓了多达20%。随后在五月,一项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上的研究利用船只和浮标的测量数据,认为从1992年到2017年深层水流速度减缓了近30%。传统气候模型曾预测环流可能会减缓,但没有这么快。新数据表明,曾被认为是遥不可及的威胁现在已经迫在眉睫。 目前,对于为什么会发生环流减速的现象、到底有多少是人类活动导致的以及它如何影响气候,这些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南极洲冰川融化产生的淡水很可能是主要原因,增加的淡水使周围的水变得更轻,不容易下沉。随着全球变暖的持续,冰川融化和洋流减速将进一步加剧。 巨型黑洞合并产生的星际信号在无声轰鸣 Daniel Clery 今年,天体物理学家捕捉到了人们长期寻找的一种微弱的宇宙轰鸣声。它事实上是宇宙中两个超大质量的黑洞相互环绕、紧密摩擦所产生的引力波。这一观测是迄今为止对这些庞大黑洞双星系统存在的最有力支持,其也体现了利用来自遥远恒星的信号来探测引力波是一种强有力的观测手段。星系的中心有重达太阳质量数百万倍或数十亿倍的巨型黑洞。当星系合并时,它们中心的黑洞可能最终被引力锁定在一个越来越紧密的轨道上。在这一堪称 “死亡螺旋”的最初阶段,地面的仪器还没有能力监测其发出的信号。但当两颗黑洞彼此接近到几光年的距离时,它们的环形运动会释放出低频但高强的引力波。这些引力波无法被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捕捉到。LIGO在2015年首次探测到了由两颗恒星大小的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当时被评选为2016 Science年度科学突破。为了探测那些持续几毫秒的引力波,LIGO测量了激光束在4公里长的真空管中传播的距离。但要捕捉由超大质量黑洞产生的长达数年的波则需要更长的距离。 为此,天文学家转向了对脉冲星的观测。这些是已经燃烧殆尽的星星,每秒会自转数百次,同时喷射出发射无线电波的粒子束流。当这些犹如灯塔光束的波掠过地球时,射电望远镜会记录这些波中像原子钟一样规律的脉冲。在过去的20年里,天文学家长期地监测了几十颗最有规律的脉冲星,寻找它们脉冲节奏中微小的变化。若某引力波经过,其会压缩或拉伸脉冲星与地球之间的空间,细微地改变脉冲到达地球的时间。 今年6月,全球范围内负责监测不同组脉冲星的5个团队共同宣布,通过15年的观测,他们已经将数据中的噪音降到了足够低的程度,使得剩下的数据反映了宇宙中超大质量黑洞双星所引发的合鸣,数目可能多达几百万个。这些团队现在正在寻找更多的脉冲星以便能够绘制这种轰鸣声的波形,并聚焦观测缓慢舞动的巨型黑洞所在的星系。 AI辅助天气预报的发展 Paul Voosen 气象学家用现代计算机模拟未来的大气状态,创造了现代的数值天气预测学科。尽管现在这门学科变得越发复杂且精密,可以提前几周时间做出可靠的天气预测,但它的原理仍与从前一样:使用大量的计算能力来求解控制大气的流体动力学方程。 在过去的一年里,人工智能(AI)已经开始改变这一现状。包括谷歌、华为和英伟达在内的科技公司已经训练了人工智能模型,可以提前10天预测天气,其准确性可与传统模型相媲美,甚至超过传统模型,而且计算开销要小得多。这些“深度学习”模型不是求解方程,而是基于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数值模型在40年间的观测数据所训练出的模型。一旦经过训练,模型可在台式电脑上仅用时1分钟做出天气预测,而无需在超级计算机上运行2小时。 ECMWF已经开始制作自己的人工智能预报,其他气象机构也在争先恐后地追赶。新模型并不完美,它们很难预测某些基本特征,例如飓风强度。但研究人员预计,随着人工智能预报开始从传感器收集的直接天气观测中学习,而不仅仅是通过现有模型传递的数据,该技术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它们的速度也支持多次运行,以捕捉到所有在大气蝴蝶效应中产生的不确定因素。没有人期望传统的数值天气预报消失;例如,气候模型依赖于相同的方程求解范式,人工智能可能很难接管这些预测,因为其模型模拟的未来变化可能与过去的训练数据不同。但从长远来看,超级计算机驱动的气候模型的输出本身可能会成为气候预测人工智能的训练数据,后者最终可能会超过其导师。 抗击疟疾的新希望 Gretchen Vogel 今年,在通过疫苗来抗击疟疾的道路上有两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经过大规模的评估,全球第一种抗疟疾疫苗Mosquirix确能显著降低幼儿的死亡率。幼儿是面对该疾病最脆弱的群体之一,仅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每年就有近47万幼儿因疟疾而死。现在,随着世界卫生组织的批准,名为R21 (或MatrixM) 的第二种疫苗也加入了抗击疟疾的行列。它的设计与Mosquirix类似,但生产成本更低、产量更大。它有助于填补疟疾疫苗供需之间的巨大缺口,每年能防止数万名儿童的死亡。 Mosquirix疫苗也被称为RTS,S,其功效有限,且其保护作用会随着时间很快减弱。在2019年,人们开启了对该疫苗的一个长年试点研究,加纳、肯尼亚和马拉维的近200万婴幼儿接种了该疫苗。到2021年,初步的测试结果使得世卫组织的官员相信该药物足够安全有效,可以批准其在更广的范围内使用。10月,世卫组织官员报告了试点阶段接受疫苗与未接受疫苗地区之间的对照。该疫苗使严重疟疾的发病率降低了22%。更意想不到的是,在接受了疫苗的地区,符合接种疫苗年龄的儿童死亡率 (事故除外) 比未提供疫苗的地区低了13%,这表明即使这一不完美的疫苗也可以挽救生命。但从现在到2025年,生产Mosquirix疫苗的葛兰素史克公司 (GSK) 只能产出1,800万剂疫苗,这仅可以为每年受疟疾影响地区出生的4,000万儿童中的450万提供疫苗接种 R21疫苗的问世则可以帮助填补这一空白。它由牛津大学开发,授权给了大型疫苗制造商印度血清研究所予以生产。该公司表示,它每年可以生产1亿剂疫苗,每剂价格在2至4美元之间,不到Mosquirix价格的一半。9月,饱受期待的R21 3期临床试验数据作为预印本发表。该试验涉及四个国家的4,800名儿童,其结果表明,尽管尚未对这两种疫苗进行直接的比较,在接种的前18个月内,R21至少与RTS,S同等有效,甚至可能更为有效。世卫组织表示R21有望在2024年为人们提供广泛接种。 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时代的来临 Robert F. Service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今年终于迎来了百亿亿次级的计算科学时代。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Frontier计算机成为首台向科学用户开放的公认百亿亿次级计算机,它能以每秒一百亿亿次运算的速度解决从气候到材料等领域的挑战 密歇根大学材料科学家所领导的项目便是成果之一。通过Frontier,研究人员能够将两个理论框架联合起来,以几乎完美的精度预测材料中多达60万个电子的行为,而以前的计算大约只能处理1,000个电子。这使得该团队能够模拟镁合金中缺陷的形成、生长和移动,这一进展有助于推动超轻材料的发展,用于研发更节能的汽车和飞机。 美国的两个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也利用Frontier提高了美国能源部全球气候模型的分辨率。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能够融入整个地球范围内云的形成的物理模型,预计这一进展将极大提升气象预测人们对超级计算的探索才刚刚开始。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一台百亿亿次级计算机目前正在进行向用户开放之前的最后调试。明年,新的百亿亿次级超级计算机预计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德国上线,法国和日本的其他超级计算机也将紧随其后,人们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打开科学之门。

    发布时间: 2023-12-29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李康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李强作总结讲话,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出要求。 会议认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要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会议认为,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严控一般性支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会议强调,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二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 四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五是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六是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七是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 八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九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要全面贯彻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注意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要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取向,在政策实施上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在政策储备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在政策效果评价上注重有效性、增强获得感,着力提升宏观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要讲求工作推进的方式方法,抓住主要矛盾,突破瓶颈制约,注重前瞻布局,确保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落地落实。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作为,加强协同配合,积极谋划用好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要不折不扣抓落实,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要雷厉风行抓落实,统筹把握时度效。要求真务实抓落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敢作善为抓落实,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并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会议要求,要做好岁末年初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深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 会议号召,全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以及中央军委委员等出席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中央管理的部分金融机构和企业、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发布时间: 2023-12-29

  • 中国地图上的91家AI制药企业(截止2023年12月)
    李康音
    2023年12月4日,据智药局不完全统计,中国AI制药公司已经达到了91家。它们包含了AI+CRO、AI+SaaS以及AI+Biotech公司,创始人有的是高校教授、有的是海外名校归国博士、资深药企专家和跨界创业者等。显而易见,新成立公司的增长速度已经大幅放缓。而英矽智能、晶泰科技开始接连向港交所递表,标志着中国第一批AI制药公司启动投资退出期。一个新的周期正在开启..... 总体概览 此次新增1家AI+药物研发的公司——ENSEM Therapeutics(昂胜医药),这是一家由康桥资本参与孵化的AI biotech。前不久,百济神州宣布引进ENSEM Therapeutics的CDK2抑制剂ETX-197,交易总金额13.3亿美元,该CDK2抑制剂目前处于准备申报IND的阶段。ENSEM Therapeutics目前在上海拥有研发中心。在地域分布上,AI制药企业主要分布在科研资源丰富或者产业集群的地带,以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最为突出,均有10家及以上AI制药企业选择落户。 苏州和杭州也在大力布局医药产业,吸引多家AI制药企业,以助推当地科技发展和完善产业经济。 根据创始人/团队的不同背景,中国AI公司主要分为6类: 高校/研究所成果转化、互联网大厂入局、基金孵化;或海归博士、资深药企专家、互联网人创业。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可以根据创始背景将公司分类,但事实上各公司在团队上的距离正在缩小,例如创始人以技术出身的公司正在大力招揽研发专家,通过联合创始人的方式也可以增加创始团队多元化,补齐短板。部分公司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处于团队扩充、平台搭建和概念验证阶段,因此商业化模式还并不清晰。新玩家们的融资差异不大,主要集中在天使轮和A轮,由于CRO、SaaS等业务前景有限,而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自建管线。公司具体情况请点击原文链接查看。 新玩家正在变少 从成立时间来看,AI制药公司成立时间主要集中在2017年-2021年。2016年,AlphaGo击败了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深度学习的出现让AI火了一把。然而真正让AI制药领域迎来创业热潮的是2021年,共有30家公司在这一年成立。 为什么是2021年? 一方面疫情激发了人们对生物医药的投资热情,行业热钱涌动,开始钱找项目而不是项目找钱。而另一方面AlphaFold的出现解决了“困扰生物学50年的难题”,足以引起科学界和投资机构的瞩目。随着2020年以来海外薛定谔、Relay、Exscientia等AI制药公司陆续上市并且股价走高,让投资人看到了这类新兴企业的退出端被打通,为资本退出打下强心针。然而2022年起,生物医药陷入了资本寒冬,上市生物科技公司的市值下降了80%,走到后期轮次的公司估值较2021年的辉煌时期下降了 30%-70%。2022以后,新增的AI+药物研发的公司开始大幅减少,不仅源于市场上资金的缩紧,初创公司难以获得资金支持;更缘于市场上的部分公司开始饱和,投资人要求新公司足够差异化,也减缓了创业热情。相较于海外机构对AI制药的追捧,中国退出端不确定性增大的情况下,国内众多投资人仍在观望中,目前2023年新成立的AI制药公司仅3家。 成立背景方面,创始人具有高校/研究院背景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多达35家公司,这还不包括高校教授担任联合创始人或者首席科学家的情况。身处资本的聚光灯下,身处象牙塔的教授们纷纷走下三尺讲台,踏上了创业的星辰大海。另外由于人工智能产品的特性,AI制药行业也迎来了一批跨界从业者,包括海归博士以及互联网跨界人士。 从融资轮次上来看,经过“一夜爆发”的AI制药公司绝大多数仍然处于早期,国内有23家公司处于种子轮及天使轮,Pre-A轮的公司为18家,22家已经融到了A轮(包括A+轮)融到D轮的分别由两家,晶泰科技和英矽智能,西湖大学许田教授创办的药物牧场已经走到了C轮。今年6月和11月,英矽智能和晶泰科技分别向港交所递表冲刺IPO,意味着国内的AI制药公司开始逐渐走向二级资本市场,对后续AI制药公司有引领的非凡意义。 此前这场由AlphaFold 2引起的AI制药浪潮,不断吸引着互联网巨头、创业者和顶级投资机构加码,一个新的风口已然形成。新的周期下,考验的是企业的产品力和研发能力,炒作和口号之后仍然需要静下心来研发。有创业者感叹:“这个行业不是竞争同一块蛋糕,而是一起从零创造市场。”中国的制药江湖里,更多的是充满合作、融合意味的创业团队,各展所长、互补所短。我们将持续见证......

    发布时间: 2023-12-29

  • 最新全球顶尖科学家排名发布:朱健康,施一公,董晨,曹雪涛,蒲慕明,裴钢,高福等上榜
    李康音
    2023年12月6日,iNature系统地总结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前20位在中国单位任职的学者,包括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植物科学与农学等8个细分领域: 对于分子生物学领域(D指数门槛是40):李家洋,裴端卿,孙毅,徐华强,贺福初,汤富酬,邓宏魁,陈晔光,裴钢,种康等人入选; 对于神经科学领域(D指数门槛为30):蒲慕明,龚启勇,鲁白,臧玉峰,李晓江等人入选; 对于生物化学领域(D指数门槛为40):邓初夏,韩家淮,施一公,陈国强,张辰宇等人入选; 对于遗传学领域(D指数门槛为40):朱健康,邓兴旺,杨焕明,张启发,金力,张国捷,张大兵,赵国屏,韩斌等人入选; 对于免疫学领域(D指数门槛为40):管轶,高福,曹雪涛,董晨,姜世勃,田志刚,时玉舫,夏宁邵,秦成峰,魏海明等人入选; 对于医学领域(D指数门槛为70):沈祖尧,陈力元,邓初夏,于君,管轶,高福,高玉堂,曹雪涛等人入选; 对于微生物学领域(D指数门槛为40):袁国勇,肖立华,李兰娟,赵国屏,王福生,张政,黄晓军等人入选; 对于植物科学与农学领域(D指数门槛为30):张福锁,朱永官,赵方杰,张建华,沈其荣,喻景权等人入选; 详情请点击原文链接查看。

    发布时间: 2023-12-29

  • 祝贺!这10位杰出女性,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
    李康音
    2023年11月29日,业内知名媒体Fierce Pharma公布了推动生命科学进展的10位杰出女性(Fiercest Women in Life Sciences 2023)榜单。相关报道指出,这些上榜女性从超过250位候选人中选出,是在医药、生物技术和医疗器械领域工作女性的杰出代表。她们不但在各自的科学领域突飞猛进,而且改变了生命科学领域领导者的面貌。 Amy Emerson 多学科迷幻研究协会公益公司首席执行官 Amy Emerson女士最初为多学科迷幻研究协会(MAPS)义务服务时,关于迷幻药物(psychedelic medicine)的医学研究并不多。随后6年,她帮助启动人体临床试验,检测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作为辅助治疗,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效果。近日,MAPS宣布MDMA辅助治疗PTSD的第二项确证性3期试验MAPP2的积极结果已发表在《自然》子刊Nature Medicine上。目前MAPS正在整理18项由MAPS支持的2期和3期试验数据,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向美国FDA提交新药申请。 作为多学科迷幻研究协会公益公司的首席执行官,Amy Emerson女士带领团队的主要目标是扩展MDMA辅助治疗的可及性。这不但需要突破公众对迷幻药物的固有印象,而且需要更多精神疾病患者决定寻求专业治疗。多学科迷幻研究协会公益公司正在与多个患者倡议组织进行接触,消除与寻求精神健康治疗相关的污名化。 Ana HookerExact Sciences 首席实验室主任(Chief Laboratory Officer) Ana Hooker女士在Exact Sciences公司开发名为Cologuard的DNA检测时加入了该公司,帮助建立该公司的检测实验室。Cologuard检测是一种非侵入性,可以家中进行取样的DNA检测。参与者在家中获得粪便样本并将样本寄到Exact Sciences公司的实验室。实验室通过对样本中细胞DNA的检测,判断参与者患上结直肠癌的风险,阳性结果将指导参与者进行更全面的检查。这一检测与传统的肠镜检测相比,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选择。 如今,Ana Hooker女士领导该公司全球实验室的运营,包括日常物流、自动化、制造流程和质量控制工作。团队成员大约1700人。除了Cologuard,Exact Sciences公司也在开发多癌种血液检测,致力于让基于血检的多癌种筛查成为现实。 Bari Kowal 再生元高级副总裁,开发运营和管线管理负责人 Bari Kowal女士在2015年加入再生元(Regeneron),当时该公司在新药发现方面成果显著,需要构建大型团队来将发现的分子进行开发,涉及多种疾病领域和治疗模式。Kowal女士加入后很快成为再生元的全球临床运营总裁,并在4年后成为高级副总裁。 Kowal女士目前管理全球超过160项临床试验的运营,除了日常工作外,她还专注于推动临床开发的创新和改进,包括增加历史上临床试验中代表不足群体的参与,使用数字化健康技术,探索新的生物标志物等等。 Dena MarrinucciTruvian Health 首席运营官 Dena Marrinucci博士在开发基于血液诊断检测技术方面有10年以上的经验。她是Truvian Health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之一,该公司的目标是开发一款桌面血液检测仪,只用很少的血液就可以进行一系列诊断检测。今年夏天发表的最新数据显示,Truvian完全自动化的桌面分析仪与中心实验室相比,在25项诊断检测中报告的数据相似。 在加入Truvian Health之前,Marrinucci博士帮助创建了Epic Sciences,该公司的目标是开发分析血液中癌细胞的检测,帮助医生设计治疗计划,以及帮助生物医药公司进行药物开发。在这两家公司,Marrinucci博士的目标都是通过开发颠覆性技术,改善人类健康和延长生命。Marrinucci博士的祖母因为转移性黑色素瘤而离世,这是激励她开发液体活检技术的动力。 Hanadie YousefJuvena Therapeutics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Hanadie Yousef博士在斯坦福大学进行博士后培训时,与Jeremy O’Connell博士联合创建了Juvena Therapeutics公司,该公司的目标是解锁干细胞分泌蛋白的潜力,开发一系列治疗慢性疾病和年龄相关疾病的生物制品。该公司的主打在研项目JUV-161是一款融合蛋白,预计在2024年初递交IND申请,用于治疗I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Juvena Therapeutics公司在2022年完成了4100万美元的A轮融资。Yousef博士也在近日参加了药明康德“BOLD:创新引领,勇赴未来”系列第3期活动,分享在罕见病药物开发方面的洞见。 Lynelle Hoch 百时美施贵宝细胞治疗组织总裁 20世纪90年代,Hoch女士在杜邦医药公司(DuPont Pharmaceuticals)担任工程师,该公司于2001年被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 Myers Squibb)收购。Hoch女士随后便发现她对生物医药的热爱远胜于她之前的工程师职位。Hoch女士自2021年6月起担任百时美施贵宝细胞治疗组织总裁,领导该公司的跨职能细胞治疗业务。在此职位上,她负责监督百时美施贵宝已上市和临床管线中细胞疗法的研究、开发、制造和商业化的团队。她的目标是带领团队能够团结一致,共同达到释放细胞疗法全部潜力,让患者走上治愈之路。 Hoch女士在百时美施贵宝任职多年的经历让她识别并掌握职场上的核心优先事项,这些优先事项塑造了她的领导风格:良好的沟通、批判性思维以及与多元化、跨领域团队合作的能力。“我利用这些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团队合作来应对公司中最复杂的情况,以达到通过科学改变患者生活的首要任务。”她说道。 Maha Katabi博士、特许金融分析师(CFA) Sofinnova Investments普通合伙人 Katabi博士拥有药理学博士学位、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证照,并且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在管理上市和私营生物技术公司有二十多年的经验。在2019年加入Sofinnova之前,Maha曾担任Oxalis Capital的管理合伙人,此前曾担任Sectoral Asset Management的合伙人。在那里,她组建并领导了一个专门的团队来管理私营公司的投资,并担任一系列基金的投资组合经理。 自加入Sofinnova团队以来,她参与投资Vera Therapeutics和Aerovate Therapeutics,这两家公司均于2021年上市。她同时在辉瑞(Pfizer)收购Amplyx和诺华(Novartis)15亿美元收购Gyrograph Therapeutics等重大并购交易中担任重要角色。 “这确实是我作为药理学研究生时从未想过会拥有的职业,”Katabi博士说道,“但这非常有趣。”尽管她的职业转折可能出乎意料,但她的实验室研究背景让她了解药物开发和研究的复杂性,而她将这些知识恰如其分地应用于她现今的职业。 Marlena Fejzo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和南加州大学(USC)的联合研究员 Marlena Fejzo博士是UCLA医学系和USC妇产科的联合研究员。她主要关注如何改善女性健康。她发表许多与女性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论文,包括卵巢癌、乳腺癌和多发性硬化等。她发现了首个与子宫肌瘤有关的基因,以及发现首个与妊娠恶心呕吐和妊娠剧吐(hyperemesis gravidarum)有关的基因,即GDF15。不仅如此,Fejzo博士还试图推动她的研究成为针对女性疾病的创新疗法。Fejzo博士自2001年以来一直与HER基金会合作,该组织为妊娠剧吐患者和幸存者提供信息和资源,以减少患者症状与相关的母亲和胎儿痛苦。 Priya AbaniAliveCor 首席执行官 作为AliveCor首席执行官,Priya女士正在带领公司开发以患者为中心的远程心脏病护理系统的发展。在她的领导下,该公司建立了全球性、大型人工智能驱动的心血管护理系统。AliveCor的客户包含全球约40个国家与地区在内,共超过150万人。该公司提供心脏监测服务,并与医药公司和临床研究组织合作进行远程心脏安全测试,并正在开发心脏病学综合状况的监督管理服务。 在加入AliveCor之前,Priya女士曾担任亚马逊(Amazon)公司Alexa语音服务(AVS)总经理,负责领导产品、工程、技术支持和开发人员体验团队,并领导将Alexa技术扩展到合作伙伴的产品中。在其职业生涯早期,Priya女士曾担任英特尔(Intel)客户支持和解决方案集成高级总监。 Reshema Kemps-Polanco 诺华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 诺华公司优先战略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取决于Kemps-Polanco女士及其团队的工作。她在今年9月接任诺华首席商务官一职,负责监督涵盖四大治疗领域的药物组合,从健康公平的角度看待药物商业化过程。与此同时,她还是诺华指导委员会的成员,与研发专业人员合作,以促进临床试验的多样性,临床试验的多样性最终可能对下游的商业化产生重要影响。 “我相信这将是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和患者的期望,”Kemps-Polanco女士说道,“我确实相信,患者对要问什么问题,以及某些药物如何在特定患者亚群中的作用将会有更多的了解。会有更多的患者有机会在药物开发过程中看到自己的参与,这将使得患者与医药公司之间有更多的信任。”

    发布时间: 2023-12-29

相关报告